close


關於講評,一直是很多初學者的又愛又痛。

愛在不必事先努力背稿,水裡來火裡去。

痛在演講稍縱即逝,好像聽到什麼,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。


昇華演講會玉梅姐曾為講評下了一個再適合不過的註解~

講評,就是當對方的知音。


聽出對方的肺腑之言,給予肯定。

聽出對方的弦外之音,深度共鳴。

聽出對方的未竟之言,加以補充。


講評,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比講者厲害,只要是非演講者的任何人,理應都可以講評。

講評,不是為了錙銖必較、吹毛求疵,讓演講者赤裸裸地暴露在眾目睽睽的批評指教中。

講評,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聽演講,因為演講的出發與回歸都是同一個人。

講評,要站在自己的立場聽演講,因為演講為人而生,不全然為己而講。


經歷演講一段時日,若要精進,就必須從講評之路展開另一段磨練。

那麼,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講評順利開展,而減少摸索。

有的!兩個字~架構


架構就是骨幹,就是策略,就是指引。

架構穩固了,講評就疊床架屋、呼之欲出了。

蓋房子時打完地基,不就要先將骨架建構完備,再逐一細部建設。

有了架構,剩下就是填充題,搜尋材料、分門別類、重整組織而已。

那麼,講評架構長什麼樣呢?


昨日演講會中,玉梅姐進行語言講評時,採用的架構就是「三好」~好記、好聽、好看。

再各自取材闡述,是不是很簡單易記,又不會含糊空洞呢。


好記:採用跟數字有關的句子,如一夫一妻、昇華十四座獎盃。

好聽:採用具有音韻巧思的句子,如7-11不打「羊」、中華電「信」

好看:以具有震撼性的時段為例,如義明大哥擔任計票的諸多巧思。


講評精神建立在一個<好>字,既討喜又不具批判性,可以深度分析又不失妙趣。

語言何必精雕細琢、咬文嚼字?平凡中可以產生不平凡的力量。


回想自己當年參加講評比賽

一開始我便設定講評精神在「三個不同凡響」~第一響(   )、第二響(   )、第三響(   )。內容再依照講者演講設計。

因應比賽,用語勢必要加強力道,讓人印象深刻。

<不同凡響>就是一個有力又不落俗套的語詞。

多年後,還有會友表示他對這四個字印象深刻。

再次印證,架構是梳理思緒、條理分明的好方法。


有時,架構靈感也可以就地取材。

猶記得上個月到企業家演講會擔任語言講評。

初步講評稿完成後,靈機一動,從演講會名稱<企業家>之上動文章。

一上台,我先將以下幾個字書寫在白板上,成功的瞬間吸引焦點。

企    器

業    YA

家    +

正當大家摸不著葫蘆裡賣什麼藥膏時,我再娓娓道來。


器>大器也,今天有許多用語,展現出講者的信心及氣度。

YA>巧思也,列舉出今日語意巧妙處。

+  >累進也,從修辭語法談精緻用語。


講評完畢,引起大家的熱烈迴響及贊同。


多一份思考,就多一份巧妙。

我常說,語言是玩出來的,沒有對錯,只有適不適合。

紮實的內容是必要條件,但適度的包裝會讓聽者更容易接受消化。

精神有定功(益於人)、技巧無定法(任發揮)

下次講評前,想想看,這一次,你想玩點什麼不一樣的呢?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十冠王 林定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